科学网-考霸

如今,新生事物不断出现,新名词也随之冒了出来。考霸,大概能猜到其意思是某名学生特别善于考试,而且考得很好,到底好到什么程度?

四川学生张非,2003年参加高考,考上北京大学,次年退学。2005年再考,以703分的好成绩并列成为四川南充市理科状元,被清华大学录取,随后,张非向清华大学提出了自动退学的申请。后他又改名张空谷,回到南充,并参加了2007年的高考,估分高达680多分,再入清华、北大不成问题。

这样的人被称为“考霸”的确受之无愧。至于他为什么会两度从北大清华退学还不断参加考试,传言是与奖金有关,第一年他得到所在中学发的3000元奖金,第二年得到10万元。

不过,最后张非接受采访时说,都是网瘾害了他。另外,张非的一段话也颇让人深思。张非说自己的奋斗目标很少,内心空虚,隐隐感到痛苦,因此很容易就陷入虚拟的网络世界。但从张非的经历来看,当他有目标时还是会非常努力,2005年,即第二次高考前参加补习时,因为还沉迷于网络,成绩并不好,后来在老师的教育下,成绩才慢慢恢复,并考出高分。

张非因为高考成绩优秀显得很突出,并被关注,其实像他这样的情况应该并非个案,他的苦恼也不是个别的。他们有的沉迷于网络,有的沉迷于赛车,以及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游戏。首先要考察的是,他们的沉迷是否成为问题,或者说是否需要纠正?其次,造成他们沉迷于游戏的原因是什么?

高考制度注定了高考是学生的最大目标,而这个目标实现后,他们还能做些什么?这些并不是什么新问题,只是一直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和思路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